“模仿者”淘集集爆雷,拼多多“崛起后”社交电商路行不通? -世界杯365买球
作者:徐立(已授权发布)
来源:营销头版(id:mkt2000)
回溯至两个月前。
在被上百名商家围堵了半个月多月后,淘集集终于与商家们达成了最终协议:
“资金交由第三方监管,商家同意签署“债转股”协议。”
按照官方的说法,淘集集的商家入驻模式,由此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主要供应商转变为淘集集的股东合伙人!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淘集集最终宣布重组并购失败,接下来面临的将是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也就是说,供应商的股权瞬间成为了一张废纸。
1. 过渡迷信“烧钱买用户”的效果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淘集集每月的平均亏损额高达2亿元,净负债高达6亿元。
尽管说,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烧钱买用户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亏损必须以不断有新的资金注入为代价,否则极易陷入资金危局。
很不幸,淘集集碰上了“资本寒流”!
2. 舍命狂奔只为寻求更高估值和登陆资本市场
10月16日,在淘集集和商家签署的“债转股”协议中,有这么一条:
“在完成并购重组并获得收购款之后,商家将在15个工作日获得20%的货款;剩余的将在公司重组估值达到15亿美金时兑付10%,等到20亿美金或上市时兑付剩余的70%。”
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在淘集集的发展蓝图里,阶段性目标是寻求更高估值,终极目标是寻求上市。
而电商这门生意,充其量不过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试问,秉持这样的理念,岂能不信奉“只要有钱就能够搞定一切”的错误错误指导思想?
3. 过渡注重营销,无法培养用户习惯和平台粘性
在很多商户看来,淘集集最大的优势就是活动多,而且只要能够参加活动销售额就能够暴涨。不过,尽管“一元拼团”、“十元五件”、“限时秒杀”的营销活动一浪又一浪,但消费者却不买账。
与拼多多不同之处在于,淘集集分享红包让用户下单就能够获取收入。如此一来,尽管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是相当一部分其实都是冲着平台“拉新奖励”来的。
说到底,淘集集并不是为了解决下沉市场用户的真实购物需求,而是以用户最大化为目标。
4.缺乏对供应链环节的耕耘
一方面,淘集集要求商户的价格比拼多多低,但是另一方面,淘集集不仅没有供应链优势,而且大多都是举债经营的小微卖家。更重要的是,淘集集未能够享受到淘宝、京东淘汰的供应链红利。
一言蔽之,就是供应链环节实力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