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吞吐量惊人,洋山四期码头内几乎空无一人沿着高速看中国 -世界杯365买球

热门 04-07 01:25:00
沿着高速看中国|吞吐量惊人,洋山四期码头内几乎空无一人

  驶上东海大桥,驱车15分钟左右,远远已望见洋山四期码头。高高耸立且极富科技感的中控塔是整个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运行中枢。

  洋山深水港四期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作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12月开港以来,洋山四期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不断释放,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2018年达到201万标准箱,2019年实现327万标准箱,2020年突破420万标准箱,已基本实现了码头建设的初期目标。

  港口内几乎空无一人

  洋山四期位于东海大桥以南,地处整个洋山深水港的最西侧,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总用地面积223万平方米,码头前沿自然水深大部分在11至15米。

  俯瞰洋山深水港

  四期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自动化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是史无前例的。

  目前,投产设备规模为21台桥吊、108台轨道吊、110台自动导引车。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自动导引车。

  在洋山港四期码头,抬眼望去,2350米岸线上,第一排是高耸入云的岸桥,其后是自动导引车,加上后方堆场上的全自动轨道吊,港区内车流不息,然而繁忙的港口内却几乎空无一人。

  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金余介绍,与传统集装箱码头相比,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码头装卸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桥吊 轨道吊 自动导引车”的生产方案,主要由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及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构成。

  洋山深水港四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港集团了解到,远程操控让驾驶人员可以在舒适的办公室内,通过远程操作台轻松地控制位于作业现场的桥吊和轨道吊,改善了操控人员的劳动环境,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针对运量结构和装卸特点,自动化堆场装卸设备采用无悬臂、单悬臂、双悬臂三种轨道吊,无悬臂箱区和带悬臂箱区间隔混合布置。丰富的设备类型带来多元交互模式,现场作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这一模式在全球的自动化码头中独一无二。

  这些变化,实现了码头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转变,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高效、绿色、安全的服务。

  “无人码头”全是中国创造

  汇聚众多先进科技的洋山港四期码头,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值得关注的是,小到扭锁,大到岸桥,“无人码头”全是中国创造。

  自动化装卸设备为上海振华重工制造,桥吊、自动导引车、轨道吊等也均为中国制造。自动导引车(agv)是船舶装卸作业的重要运输载体,洋山四期的锂电池驱动agv采用了当今最前沿的技术,除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外,还支持自我故障诊断、自我电量监控等功能。通过地面上敷设的6万多个磁钉引导,可以在繁忙的码头现场自如穿梭,并通过精密的定位准确到达指定停车位置。大容量锂电池的使用让agv在满电后可以持续运行8个小时;通过电池换电站内的换电机器人,只需6分钟即可为一台agv完成一次电池更换。

  洋山深水港四期

  最令人自豪的是,洋山四期是中国唯一拥有“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其采用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操控系统(itos系统)。

  itos系统覆盖自动化码头全部业务环节,衔接上海港的各大数据信息平台(包括业务受理平台、集卡预约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统一调度平台等);提供智能的生产计划模块、实时作业调度系统及自动监控调整的过程控制系统。结合洋山四期装卸设备的实际特点,创新研发了指令调度架构平台,通过设备调度模块与协同过程控制系统,高效率地组织码头现场生产。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系统,itos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桥吊边装边卸作业。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更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孙金余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世界杯365买球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