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接连崩盘,玩的都是同一个套路 -世界杯365买球
财富赢商:提前看懂未来。欢迎关注。
生鲜赛道是2019年最热闹的赛道,但如今似乎已经进入寒冬期。
10月29日,互联网生鲜品牌“迷你生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迷你生鲜会员费及订单退款计划”。
文中称,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导致暂停运营,目前平台内仍待退款订单及会员费折现约800万元,根据迷你生鲜现行财务状况及合理预期,发布此退款计划,自2019年11月15日起,共计分为24期进行还款,直至还清每一个人的每一分钱。
迷你生鲜官方表示,我们将统计每一位会员应退金额。届时退款系统开启后,需由会员验证手机号填写支付宝,您可以看到您的总待退金额,以及24期每一期可以退还的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本计划需要超过51%的待退款会员,在退款系统内确认退款金额及绑定支付宝帐号,方为有效,官方称将会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艰巨但并非不可战胜的任务,保障大家的资金能够妥善的收回。
生鲜电商萌芽于2005年前后,彼时大多是简单粗暴的与菜市场pk的电商思维;2012年,随着顺丰集团、亚马逊中国、淘宝、京东等扎堆入局,生鲜电商在资本和巨头的重金加注下扶摇直上,成为万亿风口。
那这个领域真的是块馅饼,谁都能咬上一口吗?
原来消费者在路边店、菜市场买两百克的三文鱼,花三四十块钱;在网上买要花差不多的钱,但电商平台增加了物流成本,顺丰同城配送时加两块冰一个泡沫箱,物流成本就接近20块钱,“这个生意能不能做,谁都算得清楚。有供应链优势的平台,能够降低中间的运营成本,但想要赚钱挺难的。”
与传统的服装、3c等零售商品不同,生鲜市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启动起来极其缓慢。创业者想要把超市琳琅满目的生鲜产品搬到网上卖给c端,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物流。
生鲜在实际配送中,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至少需要经过4次流转。从产地采摘到产地仓是第一次运输,从产地仓到销地仓是第二次运输,销地仓到水果零售商是第三次运输,第四次是最后一公里落地配。
大部分生鲜电商希望绕过中间流通环节,从产地直采运送至各地仓库,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但在生鲜行业,吨位决定地位,平台想要从产地采购必须符合产地按大车出货的运作模式。目前,除了平台独有的爆款产品能够做到整车出货(大概20吨),包括京东、阿里等流量入口级平台的用户覆盖密度也难以实现在几天时间内消耗掉20吨苹果、20吨白菜……
“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同等量的情况下,在哪拿货更便宜。一个产品的量在短期内能满足到原产地拿货的要求,货拿过来10-20天内能快速消耗掉,我们就从产地拿货。如果不行,我们会让中国的进口商把资源放上来,快速搜集买家需求,进行交割。”做海外冻品供应链服务的张颂说。
这一说法透露出的信息是,即使出货量大的b端也很难做到完全产地拿货,c端玩家希望有一天能去产地拿货就更是渺茫。
最后一公里的触达同样困难重重。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消费者早已不满足次日达的送货模式,但是c端平台想要在最大程度降低耗损和配送成本的同时,做到及时送,必须自建物流。这意味着平台将面临漫长的成本回收期。
自建c端物流的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在接受创业家&i黑马采访时曾表示,为了使自建物流盈利,微特派很早就第三方化了,目前微特派只有30%业务是本来生活的。
生鲜电商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选品。每个家庭每天的口味完全不同,一旦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买牛排之后买调料的需求,用户的重复购买欲望就会下降,但平台如果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上新产品,导致供应链品类分散,平台对源头的控制更弱。
“电商大家都听过一个词,跨品类如同过鬼门关,很多平台跨品类的时候是很大胆的,今天卖青菜,明天就敢卖肉,问题不是用户会不会买,而是平台真的做得了吗?”调果师创始人肖洪涛表示。
她的逻辑很简单,仅以与水果最为相似的蔬菜为例:该按份下单还是按斤下单,去不去皮,是否打小包装,物流采用干线、支线还是落地配,干线需要多大的车,如何质检入库,退货怎么做等都存在市场特殊性。
“大家都太着急了,融钱补贴容易,都想上高速路,但加速的方式在生鲜电商是行不通的。”肖洪涛说。
潮水退去,原来很多人都在裸泳。
2016年4月,美味七七倒闭,紧接着是更多类似的噩耗,生鲜电商领域一片凄凉景象。
社区001、青年菜君、许鲜等生鲜o2o一一倒闭,爱鲜蜂被中商惠民收入麾下,多点则转型成为商超的数字化世界杯正规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众多创业者含泪退场。
冰冷的数字更是显示了生鲜市场的惨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7%巨亏, 88%亏损,4%持平,只有可怜的1%盈利。
生鲜电商的模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到底能否继续下去呢?
从这些失败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原因:
1.不符合中国人的买菜习惯。中国人买菜讲究一次性搞定,涉及的材料包括油盐酱醋、葱姜蒜,以及生鲜食材等,生鲜电商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2.配送模式成本高昂。生鲜商品从产地到用户手里需要多次搬运,不仅损耗大,而且运送成本高。
3.电商平台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弱。生鲜电商一般采用预售模式集中采购,这种模式导致生鲜供应链模型依旧是订单化、批次化,议价能力远逊于传统商超的稳定订单。
虽然生鲜电商不好做,但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依然入场,积极推动生鲜上游标准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设施等,同时创办线下门店:盒马鲜生、7fresh。
垂直类生鲜电商已经成为过去,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等成为新的世界杯正规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展现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大趋势,而且生鲜上游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阿里的盒马接管猫超生鲜,7fresh与京东生鲜正式合并,无一不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平台供应链与线下门店打通后,不仅补齐了新商品的供应链短板,而且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为用户提供门店周边3公里即时配送服务,京东商城和天猫,将实现利用生鲜品类提高打开频次、提升流量的目的。
这是垂直生鲜电商不具备的优势。平台流量有限,限制了议价能力,而且商业模式导致成本高,商品价格高,竞争力下降,垂直电商只能做小而精的电商平台,想要做大就很困难了。
因此,绝大多数垂直生鲜电商平台都很难做,除非能够另辟蹊径,转型成功,未来的生鲜电商领域,还是巨头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