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狂欢冲击下,日本实体店打不死的真相 -世界杯365买球
10月21日零点,2019年天猫双11预售开启,第一天,就有数百品牌打破了去年双11峰值。
今年的天猫双11号称“史上最大折扣”,要为消费者“省500亿”。
这也是更多人都倾向于网购的原因——便宜,打折,送货上门!
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电商的上线,也意味着很多实体店的倒闭。
但有一个地方却恰恰相反,那就是日本。
可以说,中国电商干掉了实体店,但在日本,却是实体店"干掉"了电商。
1
利润面前没有输赢,只有合作
线上和线下既是互相竞争,也是相互辅助。
虽然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的崛起让中国人都过上了加速的生活。
但线上购物无论多便利,还是无法取代实体店的重要性。
这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也许会打破目前的不平衡,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购物方式。
1
中国电商赢在哪?
比起实体店,网购中商品种类更加齐全,通过手机还能实时比价。
不仅送货上门,不喜欢了还能说退就退。
这些人性化因素,都很大程度的推动了网购的增长。
但网购扩大的根本原因,还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电子支付快捷方便,交易信息清晰明了,动不动还给用户满减的惊喜,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彻底宠坏了。
于是,在高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重压下,很多中国实体店都没能撑下去。
2
加强合作,才是新方向!
难道中国电商就所向披靡了吗?其实也没有这么简单!
电商巨大销量的背后,是比房租还高昂的成本——流量。
据统计,淘宝店每引来一位顾客,大概会花去80元上下的成本,但是很多商品的单价可能都不到80元。
也就是说,即使做电商,也逃不过倒闭的命运。
为什么流量的成本会如此之大呢?
因为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把双刃剑,电商变成了“比价的工具”。
同一个网站横向比,不同网站就纵向比,于是产品利润就这样越比越薄。
同时,依靠流量去获客的成本逐渐升高,导致线上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于是,电商与实体店铺也开始逐步扩大了合作,从竞争关系,转为世界杯正规买球app的合作伙伴。
例如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实现结合网络和实体店的“新零售”业务。
试图将零售实体店打造成一个“仓库”,将店面出售的商品配送至消费者家中,让人们依旧保持足不出户的购物习惯,却能在短时间内就收到货物。
这种合作方式,无论对哪一方,都是一个好的起点。
2
日本实体店是怎么干过电商的?
相比双11中国的电商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日本就显得冷清很多。
你不一定知道日本有什么火热的电商,但你一定知道东京的各大购物天堂。
特别是节假日,东京的商场人满为患,店面生意火爆。
为什么日本的实体商业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的冲击呢?
1
人性化服务:体验>价格
作为中国民众使用电商购物,关注点都在更优惠的价格上。
便宜,是我们选择网购的最大原因。
但在日本,人们相比价格更加注重购物体验,商场的服务也非常注重人性化。
具有坡度可以自动补货的货架、商业街间考虑太阳日照与阴雨天气设计的连廊;
放着消毒纸巾的婴儿车和轮椅、急救药箱、还有手机加油站、宠物看管等服务设施;
离开的时候,服务员会帮你穿上衣服
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日本随处可见,但这些还不够。
在专卖店买好东西,收银员在小票上盖好章便用吸油纸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染色到其他物品;
将包装好的商品递给客人之后,收银员还要走出柜台送一小段,然后接到下一个排队客人手中的物品,并引到柜台,继续收款、盖章、吸油、送别的流程。
再比如下雨天,日本商场会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分别准备擦拭雨具与身体的毛巾,贴心又可再利用。
录入客户信息的casita的电脑系统为每一位客户停供个性化服务
甚至在顾客表达喜欢这个品牌时,店员会推荐区域内同品牌店铺,并会拿地址与图册给顾客参考。
这就是日本商业以人为本的尺度,时时刻刻表达着对人的尊重与关注。
相比在家动动手指头购物,这样暖心的体验,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2
品质致上,匠心打造
日本实体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
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代代传承还能做到口碑不下滑,在日本这是很常见的事。
日本的职人以传承和精益求精为傲,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分,他们能在持续不断的专注中获得满足感。
开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让自己满意。
除此之外,日本实体业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
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会亲自上门道歉。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代购在中国无比受欢迎的原因。
3
打不了就合作互赢
尽管日本的实体店可以说是稳赢了,却也还是推出与电子商务平台同步销售的服务。
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可在该百货店的实体店取货,实体店内断货的商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选购。
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裹回家,还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
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
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
面对新形势下的顾客消费需求,日本百货商场不是拒绝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打造网购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应对冲击。
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日本电商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
3
双11,我们的实体店如何逆袭?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聚集在哪里,哪里就有商业行为。
淘宝革了商品百货的命,京东革了电器卖场的命。
但是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遍地的时代,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沦为传统企业呢?
你不能只看到它们的狂欢,狂欢的背后也有着巨大的隐忧。
低质:价格低,假货次品多
流程繁琐:退换货不方便
购物体验感差:消费者只能通过图片,文字了解商品,不能真实的接触到商品。
物流缓慢:双11由于出货量较大,物流较平时更为缓慢。
而这些国内电商的劣势,恰恰却是实体店的优势。
那实体店该如何发挥线下优势呢?
1
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相较于网络购物缺乏的体验感,线下的门店体验有天然优势。
而想要在双11中取胜,体验感的提升就更为刻不容缓。
可以对照店内的成列展示,做一些穿戴场景展示的优化。
比如运动场景、聚会场景、职业场景等等。
这样的展示能迅速地触达消费者的认知功能,唤起购买欲望。
很多人选择网上购物,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嫌采购东西多,麻烦。
对于线下门店,我们可以提供打包送货上门服务,让线下购物也能像线上一样轻松便利。
2
结合线上,打造流量池
实体店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坐等生意上门,而线上更多的是主动出击寻找用户。
在电商大面积截流线下流量的环境下,实体店必须改变思维,主动出击。
当人们聚集到社交平台,商业活动自然就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可以在双11到来之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程序,通过周围人的扩散分享,一段时间发酵,在双11当天就能转化一部分新的消费者。
3
建立社群,深度转化
想要留住客户,就得聚集一群你的品牌爱好者,或者根据你的人群爱好,找到或者建立社群。
在双11期间组织一次娱乐性的线上世界杯正规买球app的线下活动,让消费者自发宣传去吸引新的消费人群。
线上的低价竞争已经疲软,给线下门店的赋能才是转机。
以口碑传播代替以往的撒网式发传单,增加用户粘性,挖掘用户隐性需求,而不是只注重用户显性需求。
先搭建用户社群,并通过定期组织活动来把这些共同爱好的人集结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消费者与品牌的粘性,促进二次、多次消费。
另一方面,活动的宣传,也会带来新的消费者加入。
未来肯定会有30%以上的实体店倒闭,但可能也会有70%的互联网公司倒闭。
谁掌握了新玩法,谁会运营流量,谁就能重新赢得消费者,才能活下来。
(完)
责任编辑:冯磊
标签:互联网公司电商
本文章原创自米宅旗下《米宅海外》
关于海外市场调研、留学移民、海外投资置业、商旅考察等
更多内容请识别左侧二维码。
专注全球视野、财经视角下的不动产资产配置!
来源: 米宅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