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一个充满营销和广告的地方(网络营销知乎) -世界杯365买球

网络营销 07-20 11:09:00

2010年,知乎正式创建,那时候的用户,大都是高学历人群,有句话诠释了当年知乎用户的分布情况:


本科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博士抖一抖。


雷军一样,周源在创办知乎前,有过非常曲折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公司担任工程师,虽然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却无法支撑他的野心——创建科技公司。为了了解互联网的最新风向和行业信息,周源辞掉工作,在《it经理世界》杂志社里担任一名记者。




周源担任记者期间,获得了大量互联网讯息,辞掉记者,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没有创业经验没有投资资金以及对互联网的误判,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赌注。第一次创业失败,给周源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为了缓解心情,周源去了一趟西藏,在旅途中慢慢思索失败的原因,以及未来方向。国外的一款软件quora吸引了他的注意,为什么不跟quora一样,创建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




2010年,知乎正式问世,凭借着知识共享的理念,知乎在市场上取得圆满成功。


但如何实现商业变现,周源思考了很久。



封闭没有出路,想要让知乎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舍弃以前的邀请注册(必须有其他人的邀请码才能注册成功,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社区产生更优质的内容)。放开注册意味着会拥有更多的用户,广告收入也会成倍增加。


但有了利润,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放开注册带来了种族歧视,学历歧视,地域黑,伪女权,嫌贫仇富一系列问题,优质的问答不再严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段子和抖机灵。更可怕的是,知乎正慢慢走向娱乐化。热榜问题不再是学术,明星占据了第一。



不同用户之间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甚至还触碰了敏感话题。2018年,知乎下架整改。



显然,这脱离了周源的初心。


虽然新用户越来越多,但老用户却在慢慢流失,分享知识成了一句口号。如今的知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越来越多的广告,随处可见的营销号,让人觉得我是进到营销社区吗?


知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有更多的优质问答,知乎推出了知识付费,赞赏等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差强人意。


如今的知乎仿佛身在十字路口,在初心与利益之间不断徘徊,想留住老用户,又想要新用户,可惜世间没有人能同时把两条路都涉足,未来如何,全看知乎自己。


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关注,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