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转型,多数平台向左、宜人贷向右 -世界杯365买球
来源:网络
出品 | 新财報
研究员 | 财報君
我们可能刚刚跟一场“次贷危机”擦肩而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014年,p2p兴起。在高额利息之下,借款人大多数是低收入、甚至无收入人群,很多没有还款的能力的人不得不以贷还贷,这是典型的次贷。当网贷规模急剧膨胀之后,就会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风险。
2017年,我国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8048.49亿元。2.8万亿级的次贷,无疑已经是一颗“定时炸弹”。
监管部门适时出手了,“三降”压力之下,2018年p2p网贷行业借贷总额降到了1.62万亿元。“三降”压顶,互金行业的“寒冬”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据不完全统计停业的p2p网贷机构已经达到了1200家以上。
互金转型的三种模式
在此前的175号文中,为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指明了三条路: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有的平台转型非常决绝,例如第一大p2p平台陆金所就非常干脆地退出了p2p业务。据现有公开信息显示,陆金所将转型消费金融。同时,陆金所也在开展银行中介类业务。
目前来看,留下来的互金平台大多数选择了逐步过渡的转型方案,且大多数选择逐步过渡到以机构资金为放款主体的助贷业务为主。目前转型助贷比较成功的大型平台有拍拍贷、趣店、360金融等。
公开数据显示,拍拍贷二季度通过机构资金世界杯正规买球app的合作伙伴促成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贷款的比例增长至约44.8%,环比增幅为13.9个百分点;趣店二季度合作资金余额从上一季度的246亿元增长至287亿元,环比增长16.7%;二季度,360金融在撮合借款业务总量中,金融机构资金占比达到85%,较一季度的79%显著提升。
也有少数顶住压力岿然不动的平台,例如宜人贷。种种迹象显示,宜人贷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准备扛过“寒冬”,坚守网贷业务。
坚守网贷:别家做减法,宜人贷做加法
2019年三季报显示,宜人贷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06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不增反降,说明宜人贷的业务还在扩张。
同时宜人贷还在收购其他平台,并将宜信的更多业务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3月,宜人贷母公司宜信集团将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整合纳入宜人贷上市公司体系。
7月,宜人金科宣布收购北京道口贷。
11月,宜信惠民旗下p2p业务全部整合进入宜人贷。宜信惠民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借贷金额2447亿元,项目逾期率、金额逾期率均为0,累计代偿金额62.77亿元,累计代偿笔数35.82万笔。相较之下,宜人贷同期累计借贷金额仅为1185亿元,累计代偿金额4.56亿元,累计代偿笔数1.69万笔。p2p业务整合之后,宜人贷的业绩必将大增。
以上举措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过却与“三降”中的“降余额、降人数”有些不和谐。
助贷的两大不确定性
助贷是多数平台转型的方向,但是却存在两大不确定性。这可能是宜人贷“精明”地选择的原因。
第一大不确定性是互金平台的助贷业务有可能把金融风险引入到了银行系统。众所周知,互金平台的现有的客户大多数都不能算作优质客户。目前,各互金平台还不具备从现有客户群中精选出真实具备还贷能力客户的技术。
这样,未来监管层可能出于控制风险原因收紧助贷业务。
第二大不确定性是业界一直传来银行助贷属地化管辖的传闻。相关规定一旦落地,平台只能通过按照地域去匹配资金和借款人,后果是放款规模肯定要下降很多。
这样,互金平台就存在了业绩缩水的风险。
宜人贷的坚守与隐忧
宜信相关人士表示,宜人贷与宜信惠民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备案工作,目前已完成自查流程,正在正常报送数据,未来也会进入行政核查阶段。
可见宜人贷已经明确了方向,将坚守网贷业务。依据流传的网贷备案试点方案,一个主体公司旗下只能有一家网贷平台通过备案。宜人贷整合宜信业务,极可能就是为备案做出相关准备。
但是,到11月5日,宜人贷每天都还有大量的高利息、砍头息、暴力催收的投诉。这些都是目前管监的红线。宜人贷似乎已经有些“船大难掉头”,依然在沿用此前的业务模式。在监管层合规“紧箍咒”之下,宜人贷现有的业务模式无疑存在很大的风险。
本文由新财報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