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亲对孩子说的话几百年没变那些年,母亲对我们念叨过的三句话 -世界杯365买球

热门 05-12 23:15:00


小时候,母亲反反复复对我们说过的几句话,到现在还言犹在耳,连同当时的语气与面容。




“孩子,上车下车要注意啊……”每当我们离开家去上学时,母亲总是在身后对我们说。




那时候,上学先是走几里地的路,然后在公路旁等着乘三轮车。




“突突突”驶过的三轮车若是还有空座位,或是车厢中间可以站得下人,便会停下来带我们上车。




先是一人一毛钱,后来涨到了一毛五。




我不喜欢在车厢里站着,腰都伸不直,挺不舒服的。也不喜欢五六个人在一条窄木凳上挤得紧紧的坐着,还得用一只手拽着铁栏杆,而且对面也有五六个人大眼瞪小眼地打量着你。




车厢外司机旁边的工具箱箱盖便成了我的首选。哪怕车厢内有空座,我也愿意在外面与司机并排坐着,一双脚搭在司机把手下面的支架上,一只胳膊搭在一侧的铁杆上,一路迎风奔驰,爽并自在着。




现在看来,那样挺危险的。不仅是那样乘坐,就是那样的三轮车都不该载人的。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想来,母亲是不知道我们在路上的这些事的,不然也不会只是说上车下车注意了。




还有一件事,母亲也不知道。




那就是,有一次回家,我们居然偷偷爬上了一辆行驶的卡车,中途还是跳车下来的。




当时不知怎么动了爬车回家的念头,应该是听别的同学说过这样的事,觉得有可行性,而且还可以省下那一毛或一毛五的车费,挺划算也挺刺激的。




一个周末,走了好几里路,瞄了好几辆车后,哥俩终于在一个半坡爬上了一辆“吭哧吭哧”冒着黑烟的卡车,躲进空荡荡的大车厢里,听着“哐当哐当”的声响,心里“砰砰”直跳,完全没有“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的感觉。




一路紧张地张望着,到了那一排熟悉的杨树处,我们使劲地敲打车厢,居然要司机停车让我们下去。司机骂骂咧咧地减了车速,我们跌跌撞撞地跳下了车,由于惯性跟着车子向前趔趄了几步差点摔倒。望着绝尘而去的卡车,我们也气愤地骂了几句。




经此一“役”,我们再也没有爬过车了,因为感到了害怕。“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古话说得对。




长大了,我们工作了,离开家去市里上班时,母亲还会在身后说,“孩子,上车下车要注意啊……”




“孩子,路上不要搞水啊……”当我们走路去上学时,母亲总是在身后对我们说。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水坝,大概有两三百米长,秋冬时节坝上是干涸的,春天坝内便开始涨水了,一到夏季水便漫过了坝,水深时会齐到膝盖。而且那条水坝离母亲的娘家不远,她很了解,所以每年春季开学后她便要反复叮嘱我们,哪怕看到水里有鱼也不要去捉。我们牢记母亲的话,只是没水的时候才在坝上扔扔石子玩一玩,有水的时候便小心地快速通过,仿佛水里真有水鬼潜伏着似的。




也许正是由于太听话了,小时候我一直没有学会游泳,哪怕抱着粗竹杆在水里泡了几个暑假。而有人在午睡时间偷着出去捉泥鳅,水性就好多了。




“孩子,不管什么事,先把肚子搞饱啊……”无论我们是去上学,还是后来上班了,母亲总是对我们说。




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母亲,烧饭做菜养了一大帮孩子的母亲,在她的眼里吃饭就是天大的事情,孩子的肚子和身体就是第一位的事情,所以她对我们说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一句话了。




放心吧,我们会注意的,会照顾好自己的,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的。